八芳园之美学理念

HAPPO-EN'S Sense of Beauty

四百年前,正值江户时代初期,一座宽阔的日式庭园在东京白金台落成。八芳园自料亭起步,创业八十载始终以“餐饮美食”、“业务发展”、“待客之道”为核心,凝练独有的美学理念。以下介绍八芳园的发展轨迹与未来蓝图。

History

八芳园沿革

八芳园起源于一座世代相传且备受珍视的日本庭园,承袭“服务于国民饮食,服务于日本观光”之精神,逐步推出以餐饮、婚礼、商务活动为核心的多元化业务,并持续拓展策划运营等各类服务。

历代园主

江户时代初期建造而成的八芳园,曾是初代将军德川家康的近臣——“天下之谏官”大久保彦左卫门之宅邸。彦左卫门将此地选作人生终焉之所,而宅邸在其逝世后历经幕末维新之世变,于明治末年转归实业家涩泽喜作(1838~1912)所有。涩泽将此地整修为一座梅园,如今园中依旧可见老梅古木,每年盛放如昔。时至大正年代,日立制作所创始人之一——实业家久原房之助(1869~1965)购入此地,倾力整建逐步奠定今日八芳园的园景基础。据传,久原曾道“是那棵松树吸引了我”。此“松”由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赠予卧病在床的彦左卫门,后植于园中,树龄逾四百年。虽于战后朽逝,但据说彦左卫门所栽之山茱萸,至今仍在园中静静伫立,见证岁月流转。

园林理念:修饰自然

春赏烂漫樱霞,夏享绿荫清风,秋映丹枫皓月,冬迎雪影群鸟——庭园四时如画各具风情。塑造今日景致的久原,秉持“修饰自然”的独特理念,常言“我不做造园这等冒昧之事,我所为者,乃修饰自然”。即便身为园艺匠人,亦不得擅剪枝叶。传言其对园中草木了然于心,凡一枝一叶,皆亲自审视,足见其用心之深。八芳园至今仍传承此信念,由专人悉心养护庭园。

一草一木皆须审慎修剪

八芳园之初

1950年,战后混乱逐步平息。当时在银座一带经营割烹料理的长谷敏司(八芳园创始人)经友人牵线,得知可借用久原宅邸及庭园的一隅,共同开设料亭。起初,敏司婉言谢绝,但初次造访庭园后心意骤然改变。彼时的社会风气中,对传统文化逐渐消逝的忧虑甚嚣尘上,眼前这座躲过战火的庭园,令敏司深感震撼与喜悦。

日本料理之所以被誉为“味之艺术”,是因其讲究色形协调、四时分明。而若能置身与之相称的环境,其魅力便能更淋漓尽现。抱持这一信念,敏司决定应允邀约并亲自拜访久原,阐明经营构想。面对庭园出借仍感迟疑的久原,敏司坦言“东京应展现日本的风貌。倘若有幸借用此地,我不愿将其沦为普通饮食场所,而希望打造一方文化空间,对外传达日本之美,同时让国人找回心灵的归属”。久原深受感动,遂同意借出宅邸与部分庭园并亲自命名为“八芳园”。

久原如此解释命名缘由:
一、长谷观光(长谷敏司创立的公司)旗下店铺多在“八”字日开业;
二、此庭园四面皆景,八方观之皆美;
三、“八芳”音韵清雅,朗朗上口;
四、“园”字结尾响亮有力,厚重中带阳刚之气。

Food

餐饮美食

日本料理注重环境价值。八芳园传承创始人理念,至今仍以饮食为媒,款待海内外宾客,传递应有价值。

东京中心 传统不息

位于东京白金台的料亭“八芳园”开业之初,正值战后重建之际。虽然民生渐趋稳定,但是社会尚未步入阖家出行、自在用餐的时代。创始人长谷敏司不愿八芳园流于上层社交之所,而志在构建一个普罗大众、青年女性皆可安心造访的共享空间。为此绞尽脑汁,提出诸多构想。

其一便是开园初期制作宣传海报,并张贴于山手线车厢内及目黑、五反田、品川等车站。

“踏入园内,暑意全消
——东京真正的绿洲!
承接各类宴会与园游会。”

海报一经张贴后广获关注,入园人数稳步攀升。宾客徜徉庭间,赏林木葱郁、锦鲤游曳,亦可清风伴食,八芳园因而广受赞誉。此后园方亦积极营造应时氛围,如五月新绿之际,庭园高悬鲤鱼旗,屋檐装点菖蒲,来客亦可品尝菖蒲酒与粽子,沉浸于浓厚的节令之情。长谷敏司的“在东京中心重现日本传统”之初衷,也由此逐步开花结果。

向世界传递日本之味

由久原房之助旧邸改造而成的料亭几经变迁,如今以“壶中庵”之名坐落于庭园之中。宾客可在包厢欣赏久原亲手修筑、令创始人长谷敏司一见倾心的庭园美景。壶中庵严选日本各地时令食材,由料理人悉心烹制发掘食材本味,呈献独家日本料理。在这片独一无二的空间细品佳肴,长久以来也备受海内外宾客的喜爱。对于海外宾客而言,这是体验日本文化的窗口;对于日本宾客而言,则是心灵的归属。壶中庵传承创始人的初心,致力于将日本食材与匠人技艺的魅力传递给更多宾客,持续探索饮食的无限可能。

Business

业务发展

八芳园以创业之初的“餐饮美食”为起点,不断拓展多元化业务。目前正值转型之际,八芳园将发挥多年积淀的匠心技艺,突破既有框架,持续迎接挑战与变革。

以款待之道成就宾客高光时刻

1955年~1964年期间,日本迈入高速经济增长期,历经战后节俭生活的人们迎来巨大转变,“结婚”观念亦随之发生深刻变化。1960年4月,八芳园新建地上三层、地下一层的“八芳园洋馆”,配备宏大的宴会厅与婚礼会场,正式进军婚礼业务并延续至今。从一席盛宴到人生礼序,八芳园以更全面的待客之道开启新章,并在此过程中不断锤炼策划力与统筹力,奠定今日服务精神之根基。

八芳园式婚礼

从专注婚礼走向综合策划——八芳园的转型之路

八芳园自创立以来,为无数宾客策划婚礼,其广为人知的“婚庆形象”已深入人心。如今,八芳园的业务已不限于婚礼与餐饮,进而延伸至商务活动统筹、数位转型等多个领域,婚礼业务中积累的策划与统筹经验亦可广泛服务社会。八芳园旨在成为“综合策划企业”,积极投入地方行政、观光资源等各项统筹业务。通过与地方政府的协作,开发推广当地食材与料理,促成人与人、人与地区、城市与地区的深度连结,从而吸引更多人亲赴当地探索乐趣。同时借由八芳园这一桥梁,文化互动应运而生,进而孕育出前所未有的独特价值。未来,八芳园将作为日本文化的窗口,传递凝聚匠心的美学理念,迈向“交流文化创生据点”。携手地方政府与匠人群体,共同向世界各地推广“美学日本”。

Omotenashi

待客之道

自创立以来,八芳园始终以款待海内外宾客为使命,以婚礼这一人生庆典为契机,不断锤炼待客之道——敏于察言观色并自然应对、举止合宜,在无声处传递温暖,透过一场场的婚礼与宾客真诚相对,款待之道亦日益精进薪火相传。

八芳园式待客之道

何谓八芳园的待客之道?不妨先从一个有象征意义的故事说起。

“刚入职八芳园时,我在门厅接受迎宾培训,遇到一对于前日在八芳园完婚的宾客专程来园取回寄存的三件行李。恰逢一位前辈员工路过,对我说‘去帮帮他们’。我立刻应允,正欲上前,前辈又问‘你觉得该怎么做?’。我答‘帮宾客提行李送至正门’。前辈反问‘这就是八芳园应有的待客之道吗?’。我又答‘那就送到坡顶’。前辈仍未满意。我沉思片刻,答道‘我会一路陪同至白金台站检票口并致以祝福——由衷祝贺二位。不便亲送远行,还望今日一切顺利’。前辈点头微笑‘这才是八芳园’。这段对话,至今仍是我每次接待宾客时的准则”。

待客之道,并无标准答案。八芳园深知,仅凭手册与规范,未必能为每一位宾客带来最佳体验。因此,我们全体员工始终秉持同一信念——在当下这一刻,尽己所能,为宾客献上最贴心的服务。面对宾客提出的请求,我们不轻言拒绝,而是竭尽所能思索方法或提出更完善的替代方案,只为超越期待,留下动人的一刻。以上,乃八芳园待客之道。

饮食之道

在日本,婚礼原本多在自宅举行。婚礼当日,洒水清门,以应季花卉装点玄关,依来宾身份准备时令食材与家传菜肴,倾心款待。虽然如今多数婚礼已移至酒店、餐厅或婚礼会馆举行,婚宴料理仍承载着新人与家族的待客之意,透过菜肴传达真挚之情。

曾有婚宴选用新娘祖父母亲手种植的稻米与蔬菜,让宾客一尝乡土之味;亦有将新娘初次为新郎所制的南瓜焗饭再现于席前,伴随感人回忆端上餐桌,赢得满堂掌声。

八芳园将此类婚宴菜单以“Wedding Menu”之名,连同新人芳名一并妥善保存。多年后重返园中之时,可再以当年的记忆之味款待。八芳园始终以饮食为媒,承载情感努力成为宾客心中长存的温暖所在。

待客佳宴

Purpose

美学日本

自创始人倾心于这方庭园开设料亭以来,八芳园已走过八十载光阴。今日所思所念,源自日本这片土地所蕴藏的深厚魅力——四季更迭、丰饶自然、地域风情、历史文化、传统技艺、当地产业于一方风土中交融,构筑出独树一帜的美学生态。然而,仍有不少风采尚未被世人所知。例如深植于日常的精神之美“待客之道”,常令海外宾客动容。八芳园以“传承日本之美,焕发时代新光”为己任,确立“美学日本”之企业理念。我们深信美之邂逅能润泽人心,而心灵之美,将引领日本迈向更隽永动人的未来。